金山岭禅院(Golden Ridge Upper-cloister)位于北京和承德交界处的金山岭五道梁的长城脚下。这并不是一座正式意义上的禅宗寺院,而是在传统禅文化以及当代文化背景下为人们提供的一处静心冥想的场所。
设计的意图首先暗含在建筑的选址中。精心挑选后的选址位于向西南方向面对长城的一处山坳中,面向长城的方向也就是面向北京城的方向。这多少有点像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选址,东大殿面向山谷的方向也就是面向长安城的方向。在空间构成上,小小的金山岭禅院和佛光寺也有些可类比的关系。佛光寺的空间流线是先进入一个院子,然后经过一个非常陡的楼梯上到高台,进入大殿,然后回望山谷。金山岭禅院则是先从山上林中进入一个小院,从小院内经过一段与地形梯级紧密结合的空间,最后从“山体”内走出,进入一个通透细巧的钢结构禅堂,山谷忽然变得开放,远处的长城进入建筑的内部。
建筑的中段通过1.6米高的退阶处理,它既模拟了当地农民将基地所在的山坳处理成梯田种地的几何形态,也试图建立1.6米这个和一个人的身高非常接近的尺寸同时又作为建筑的半层层高的尺寸的空间意义。作为这样一个“地形”的建筑,它的类型意义在“景观”(或者说“地形”)和“建筑”之间游移。
山下的钢结构禅堂是对中国汉字“舍”在象形意义上的重构。“舍”字由“亼+屮+囗”三部分组成,“亼”是屋顶,“屮”是梁柱,“囗”是基座,这也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构成,佛光寺的东大殿便是如此。内外两圈纤细的钢柱支撑着曲面的屋顶,方形基座的高低变化在尺度上适应着山地的地形,外圈的钢柱随之产生了长短的变化。人在“殿”中,山坳的侧壁成为“大殿”真正的围合物,只有面向山谷的方向足够开放。不远处上古的长城是一颗时间的化石,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安静。
项目名称:金山岭禅院
项目地点:承德市滦平县涝洼乡三道沟村五道梁
设计团队:柳亦春、沈雯、陈晓艺、王龙海、龚娱、张晓琪、王轶
建筑面积:约615m2
委托机构:承德阿那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佳木斯三江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时间:2016.11
建造时间:2018.3